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促请政府,检讨2025年国家财政预算案中强制规定所有外籍员工需缴付雇员公积金(EPF)的建议。财案中阐明:
中总担心,多项建议措施同步落实,包括最低薪金调涨到每月1700令吉、多层次外劳人头税、外劳缴纳公积金带来的综合影响;加上因国内政策如燃油津贴和销售与服务税(SST)的调整所引起的连锁成本反应,将令商家尤其是微中小型企业,面对高额的经济负担。
假设一名新合约、在制造业工作的外劳,其薪金是最低薪金的1700令吉,雇主需为他缴纳13%的公积金,而人头税一年是2200令吉;那么预估雇主每个月需要为这名外劳额外支付454令吉,与2024年相比是增加了27.0%。 至于现有的外劳,额外的雇佣成本是每个月267令吉,同等于增加15.9%。
这可能会导致那些无法吸纳增加成本的公司被迫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以维持他们的利润率,如此一来,消费者通货膨胀(Consumer inflation)将上升,增加生活成本压力并抑制消费支出。
中总希望政府说明,强制外籍员工缴纳公积金的缘由。尽管有个说法是指我国要展示我们致力支持国际标准,符合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中所阐明的平等原则,但外劳已是在社会保险机构(SOCSO)下获得社会保护,同时也在外劳住院和手术保险下获得医疗保护。
若这项措施建议是考虑到保障外籍员工的经济福利,那可考虑只需外籍员工缴付他们的公积金份额,而雇主则可豁免缴纳。
此外,政府的这项建议将有可能引发以下的负面影响:
中总希望政府,能在与工商界和私人领域充分协商后,重新考虑这项建议。我们获悉许多商会和工商组织并未曾针对这项建议,被征询过意见。
中总重申,营运成本的大幅度上涨对微中小型企业是不利的,而且需要谨慎处理落实政策措施的时间排序,因为循序渐进的成本递增会较容易被吸纳,而且也让企业有时间逐步适应新的成本结构。